垃圾分类工作推行十余载 江苏等地探索分类方式收效明显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也在逐年增加。目前,我国每年产生的生活垃圾大约有4亿吨,由此带来的“垃圾围城”、“垃圾上山下乡”问题也日益突出。为更好地解决生活垃圾的处理问题,我国早在2000年就开始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并在一些城市进行了试点,但效果并不明显。
今年3月份,国家发改委和住建部印发了《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明确到2020年底,基本建立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近日,央广记者跟随全国人大中华环保世纪行采访组走访江苏、上海、浙江等地,发现一些地区已对垃圾分类方面进行了探索。这些地区是怎么做的?能否为破解垃圾分类这一“老大难”问题提供参考?
江苏:专业环保公司设置临时回收点 可用积分兑换商品
在南京栖霞区东城世家小区,宋阿姨把平时收集的废硬纸板送到由专业环保公司设置的临时回收点。工作人员称重后,2.45公斤的废硬纸板折合成了相应的积分。宋阿姨在现场用积分兑换成了日用品,“我换的盐,你不拿东西可以放(积分)卡里面,积多了就可以拿米和油。”
除了废纸、废塑料、废金属等可以回收的生活垃圾以外,这些专业的环保公司还负责收集厨余垃圾,同样也会给居民折合成相应的积分供居民兑换商品或者服务。负责小区垃圾收集的南京志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王万秋介绍:“我们公司有两个部门,我们负责可回收(垃圾)。还有不可回收的厨余垃圾,我们公司有(专门)回收的车。”
公司工作人员陈硕表示,他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激励方式,培养居民垃圾分类的习惯,“我们推行定时定点投放。早上六点半到九点半,居民把厨余垃圾交给我们。可回收垃圾可能产生量没有那么多,一个星期我们做一次垃圾分类的兑换活动,这样能够有个奖励的过程,让居民从源头在家里面至少把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分离开。”
作为一家市场化的公司,如何能够赢利来维持公司的正常运营呢?陈硕介绍,对进入到废品市场的可回收垃圾,公司会根据市场行情调整积分兑换规则,而收集到的厨余垃圾则运送到专门的垃圾处理厂,政府会给予一定补贴。截至今年12月,该公司垃圾分类工作已覆盖南京市334个小区、26万户居民。随着业务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目前已经可以实现赢利,“通过规模(扩大)去给它回本,我们也在积极开发外地的市场。如果不把(积分)系统开发算到里面,我们是微利的。”
上海:形成垃圾分类“绿色账户” 积分可兑换商品和服务
与南京类似,上海市在推进生活垃圾分类过程中形成的“绿色账户”,同样是通过积分兑换商品和服务的方式鼓励居民自主分类。据上海市绿化市容局统计,截至2017年10月底,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约500万户家庭,其中“绿色账户”覆盖近400万户。不过,上海城投集团相关负责人坦承,“绿色账户”类似的做法目前主要还是对居民起到引导作用,缺乏一定的强制力,“因为‘绿色账户’针对的对象主要是家庭居民,发动居民全体难度相对比较高,所以目前在宣传、推介环节做了比较多的工作。”
浙江:推行农村垃圾减量化工作 简单分类效果显著
相对于城市而言,农村地区由于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环保意识相对淡薄等多方面的原因,垃圾分类问题同样也是一个难题。如何结合农村实际情况推行垃圾分类?浙江省金华市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
在金华市金东区澧浦镇琐园村,家家户户门口都摆着一只绿色的垃圾桶,垃圾桶内有两个筐,分别用来装“可堆肥垃圾”和“其他垃圾”。做好早饭,村民李月媛照例将厨余垃圾扔进“可堆肥垃圾”箱内,对她而言,这种垃圾分类方法并不困难。
没过一会,琐园村的垃圾清运员葛佩生来到李月媛家门前,将经过初步分类的垃圾倒入垃圾清扫车的两个厢内。此时,他还要进行二次分类,把不会烂的垃圾中可以回收卖钱的部分找出来,“找出来拿去卖,镇里面会来回收的,卖掉的钱给我,比回收的稍微价格好一点。”
经过这两道分拣程序,葛佩生在村内收集的垃圾被统一运往村外的垃圾分类减量房,进行后续处理。澧浦镇副镇长范俊表示:“腐烂的就放在太阳能沤肥房、可腐烂的房间里进行有氧发酵,不可腐烂就放在另外一间垃圾房里,一般过10到15天拉一次,拉到垃圾填埋场去。”
从去年5月在金东区试点以来,金华市以整乡整镇推广的模式,在全市范围内推行农村垃圾减量化工作,目前已覆盖大部分行政村。金华市委农办副主任朱江龙说,“会烂-不会烂”、“可卖钱-不可卖钱”这种看似简单的分类标准,给金华农村的垃圾减量工作带来效果显著,“从金东区的实践来看,一级分拣按照‘可腐烂-不可腐烂’实施后,垃圾可以减量70%,如果再把现有的二级分拣‘可卖钱-不可卖钱’再分一次,减量效果预计会更加明显。
今年3月份,国家发改委和住建部印发了《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明确到2020年底,基本建立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近日,央广记者跟随全国人大中华环保世纪行采访组走访江苏、上海、浙江等地,发现一些地区已对垃圾分类方面进行了探索。这些地区是怎么做的?能否为破解垃圾分类这一“老大难”问题提供参考?
江苏:专业环保公司设置临时回收点 可用积分兑换商品
在南京栖霞区东城世家小区,宋阿姨把平时收集的废硬纸板送到由专业环保公司设置的临时回收点。工作人员称重后,2.45公斤的废硬纸板折合成了相应的积分。宋阿姨在现场用积分兑换成了日用品,“我换的盐,你不拿东西可以放(积分)卡里面,积多了就可以拿米和油。”
除了废纸、废塑料、废金属等可以回收的生活垃圾以外,这些专业的环保公司还负责收集厨余垃圾,同样也会给居民折合成相应的积分供居民兑换商品或者服务。负责小区垃圾收集的南京志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王万秋介绍:“我们公司有两个部门,我们负责可回收(垃圾)。还有不可回收的厨余垃圾,我们公司有(专门)回收的车。”
公司工作人员陈硕表示,他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激励方式,培养居民垃圾分类的习惯,“我们推行定时定点投放。早上六点半到九点半,居民把厨余垃圾交给我们。可回收垃圾可能产生量没有那么多,一个星期我们做一次垃圾分类的兑换活动,这样能够有个奖励的过程,让居民从源头在家里面至少把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分离开。”
作为一家市场化的公司,如何能够赢利来维持公司的正常运营呢?陈硕介绍,对进入到废品市场的可回收垃圾,公司会根据市场行情调整积分兑换规则,而收集到的厨余垃圾则运送到专门的垃圾处理厂,政府会给予一定补贴。截至今年12月,该公司垃圾分类工作已覆盖南京市334个小区、26万户居民。随着业务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目前已经可以实现赢利,“通过规模(扩大)去给它回本,我们也在积极开发外地的市场。如果不把(积分)系统开发算到里面,我们是微利的。”
上海:形成垃圾分类“绿色账户” 积分可兑换商品和服务
与南京类似,上海市在推进生活垃圾分类过程中形成的“绿色账户”,同样是通过积分兑换商品和服务的方式鼓励居民自主分类。据上海市绿化市容局统计,截至2017年10月底,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约500万户家庭,其中“绿色账户”覆盖近400万户。不过,上海城投集团相关负责人坦承,“绿色账户”类似的做法目前主要还是对居民起到引导作用,缺乏一定的强制力,“因为‘绿色账户’针对的对象主要是家庭居民,发动居民全体难度相对比较高,所以目前在宣传、推介环节做了比较多的工作。”
浙江:推行农村垃圾减量化工作 简单分类效果显著
相对于城市而言,农村地区由于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环保意识相对淡薄等多方面的原因,垃圾分类问题同样也是一个难题。如何结合农村实际情况推行垃圾分类?浙江省金华市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
在金华市金东区澧浦镇琐园村,家家户户门口都摆着一只绿色的垃圾桶,垃圾桶内有两个筐,分别用来装“可堆肥垃圾”和“其他垃圾”。做好早饭,村民李月媛照例将厨余垃圾扔进“可堆肥垃圾”箱内,对她而言,这种垃圾分类方法并不困难。
没过一会,琐园村的垃圾清运员葛佩生来到李月媛家门前,将经过初步分类的垃圾倒入垃圾清扫车的两个厢内。此时,他还要进行二次分类,把不会烂的垃圾中可以回收卖钱的部分找出来,“找出来拿去卖,镇里面会来回收的,卖掉的钱给我,比回收的稍微价格好一点。”
经过这两道分拣程序,葛佩生在村内收集的垃圾被统一运往村外的垃圾分类减量房,进行后续处理。澧浦镇副镇长范俊表示:“腐烂的就放在太阳能沤肥房、可腐烂的房间里进行有氧发酵,不可腐烂就放在另外一间垃圾房里,一般过10到15天拉一次,拉到垃圾填埋场去。”
从去年5月在金东区试点以来,金华市以整乡整镇推广的模式,在全市范围内推行农村垃圾减量化工作,目前已覆盖大部分行政村。金华市委农办副主任朱江龙说,“会烂-不会烂”、“可卖钱-不可卖钱”这种看似简单的分类标准,给金华农村的垃圾减量工作带来效果显著,“从金东区的实践来看,一级分拣按照‘可腐烂-不可腐烂’实施后,垃圾可以减量70%,如果再把现有的二级分拣‘可卖钱-不可卖钱’再分一次,减量效果预计会更加明显。